绘自然之美 画民族之魂
—— 品评苏兴本先生的绘画创作
2010年11月17日 来源: 新华书画
回归沂蒙
有朋自晚方来
苏兴本先生出生于革命老区山东沂南,自幼热爱绘画艺术,中学毕业后,到部队从事宣传工作。其间曾先后在西安美院、北京画院、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深造,师从刘文西、苏葆桢、赵志田诸先生研习画艺。经过几十年的生活磨砺,让他有了丰厚的艺术积淀。在创作中,他主攻人物、花鸟,工写兼长。他笔下的作品,构思精巧,技法娴熟,笔墨灵动,色彩明丽,意向均由法度中走来,且具有鲜明的个性,具有个人的创意。 苏兴本先生的人物画创作,气局宏大,元神充溢,骨力遒劲,气息深厚。他善于把握人物的灵性,画出人物心灵折射的气象神采,巧妙地把人物外在的形象与内心世界结合起来。画面上线条立得起,墨块韵味浓,整体有法,点画有序,动静相宜,枯湿有致,在构思结体上力求做到“出新意于法度之外,寄妙理于豪放之中。”(苏轼)出现在画家笔下的古代圣哲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苏武、诸葛亮,人物神采飞扬,形象生气远出。画家创作这组至人超人形象,意旨在寄寓自己“高山仰止”“景行行止”的崇敬心情,借艺术语言弘扬人间正道,砥砺民族气节,传承历史文脉,养育人文精神。在另一组人物画中,画家以感恩的情怀、怀旧的忆念,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,其中有明志抒怀、寄意遥深的《世世代代永不忘》,既有自标风韵、纷呈异彩《啊沂蒙》、《伟载孟良崮》等。这些主题鲜明的佳作,以饱满的激情颂扬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,以绵邈的深情讴歌了家乡父老的历史奉献。这组系列作品,情味丰腴,意蕴深美,有海阔天高气象,见光风霁月襟怀,观之令人动情,品之令人感念。另外,画家还以风卷云舒的思绪,构思创作了《民族魂》、《龙的故乡》、《添海》、《汉石春秋》等以虚寓实,以古喻今的作品,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上,有力地颂扬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。苏兴本先生的人物画创作,主题积极,形象生动,既是“手绘”,更是“心绘”。格调沉雄博大,运笔酣畅顺达,基本上做到了外形与神韵结合,显露与深沉兼备,张扬与内敛相容,浑融与清润共生。如果从思想意蕴上诠释画家的人物画作品,人们可以从作品中读出画家高远的情致,读出画家磅礴的气度,因为这些画作是他对人生的寄语,是他对生命的礼赞。 苏兴本先生的花鸟创作,重点在花卉,而在花卉中又擅长画葡萄。出现在他笔下的葡萄,珠圆玉润,浑融熟脱,自然灵秀,暗香浮动。苏兴本就与葡萄结下了不解之缘,画葡萄一画就是三十多年,从而取得了不凡的成就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苏葡萄”。本世纪初,他兼任“滕王阁”书画研究院副院长,应新疆建设兵团首长之邀,他参加了“聚焦西部魅力万里行”的军旅书画采风活动,历时月余,行程两万里。其间他专程赶到吐鲁番葡萄沟,在那个如同海市蜃楼般的葡萄王国里观光遨游,在日夜与葡萄为伴的那段日子里。经过这个“心入其境,神会于物,因心而得”(王昌龄)的观察体验过程,让他眼界大开,心胸豁朗,在境界上创下一种永恒的美感。由此,他更上一层楼,在画葡萄时,那画面上就荡漾出一种情绪,裹挟着一种热力,弥散出一种气息,那笔下多姿多彩的葡萄,就获得了一种鲜活的生命。苏兴本先生画葡萄,既“重形”,更“重意”,他采用了文人画的“水墨为上”的技法,让创作的作品出现“意在笔先,画尽意在”(张彦远)的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。从艺术创作规律上审视苏兴本的绘画创作,可以发现,他从事创作时,善于把“审美表现”与“情感体验”融化于绘画功能之中,因之,他画的葡萄,是介于似与不似之间“不似之似”,是介于真与不真之间“不真之真”。这是绘画中的很高的一种艺术境界,这种境界是他“外师造化”之后“中的心源”进行“心创”的成果。 苏兴本先生从事绘画创作,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征途上,他既师造化,崇尚自然;同时又师古人,尊重传统。他在创作中,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、继承与革新、东方与西方的关系,坚实的走着集各方各家之大成,然后“自出机杼”的路子。他入门正,立志高,以天地自然为师,以学识修养为上,以实现自我为宗。在学习借鉴上,他主张“借古开今”“引西润中”。学习传统,他既学南派(宗)的水墨清淡,讲求神韵与意趣;又学北派(宗)的青绿重彩,讲求工致细丽。他既借鉴西蜀黄筌“写生派”的“皇家富贵”,又学习南唐徐熙“落墨派”的“徐家野逸”。另外,他还研究了以再现、写实为主的西方绘画,同时更熟知以表现、写意为主的东方绘画,并且在创作实践中,让再现与表现相互渗透,让写实与写意相互交融。从整体上品鉴苏兴本先生的绘画作品,应当认为,他的作品,有形,有质,有韵,有神,有个性,有独创,其中包容了“古”(传统)“今”(现代)“中”(东方)“外”(西方)四种不同的因子,但说到底,还是包容和表现了画家苏兴本先生自己。
(王牧天)
|
本栏目最新推荐
|